首页 | 加入收藏中文ENGLISH
国毅公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下的“法治桐乡”建设

发布日期:2014-08-26

下派崇福司法所律师盛奇祥(右一)进施工单位开展服务

浙江法制报记者 李洁 江南 通讯员 谢金良


  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这张蓝图在桐乡已泼墨挥舞,宏伟也细小;
  它,是一场从法治政府建设开始的变革;
  它,是一次为乡间地头送法律服务的感动;
  它,是一个让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的善举;
  它,回应了群众对法治的渴望,升起了公平正义的缕缕阳光,更奏响了“法治桐乡”新乐章。

  “古有梧桐,凤凰来栖”,在桐乡这片72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改革走在前列、发展绩效突出、社会管理一流、人民群众满意”,是它奋斗的目标、前行的方向。
  围绕着这样的大发展格局,桐乡司法行政工作,正以其不可或缺的地位、强而有力的保障作用,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
  如今,“法治桐乡”建设已数十载,捍卫公平正义,普及法制宣传,奠定了它过去的辉煌; 而构筑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则磨砺着它当前继续走在前列的闪亮。
  沐浴着“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建设的春风,在今年,桐乡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被提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历史高度:市委、市政府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列入重要议程,并首次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纳入平安桐乡、法治桐乡建设,列入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首要科学谋划。《桐乡市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规划》 被列入2014年度市政府专项规划编制计划,这是桐乡市委市政府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的前瞻性和全局性布局。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还要厚民为本。何谓厚民,便利、均等、普惠、公益也。
  在桐乡,有1个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8个镇(街道、开发区、振东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个镇(街道)的公共法律服务站,211个村(社区)级公共法律服务点,再辅之以“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现在,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地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法律服务。
  在桐乡,“法律十进”走进乡村、学校、家庭、工地、新居民集居区等;人民调解组织出现在商会、新居民集居区、市场企业,均等、普惠之触角,法无遗漏; 法律援助建立专家库,推出律师“点援制”,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援助站实现全覆盖。
  并不满足于基础工作扎实的桐乡市司法局,在新的历史时期又以勇于探索之心,创新了“三级法律服务团”制度,为我们演绎了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新的精彩。
  今年3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全面建立桐乡市三级法律服务团制度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建立市三级法律服务团制度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全面统筹推进法律服务团建设。
  到今年5月底,桐乡已建立市、镇、村三级法律服务团100个,其中市政府法律服务团1个、专项法律服务团5个、镇级法律服务团14个、村级法律服务团80个,实现城乡全覆盖。同时,伴随着服务团建设的全面铺开,“遇事问法律”、“有事找顾问”的法治理念,被推广到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让当下的桐乡,时时处处都可看到法律顾问的身影。
  忆往昔,“五五”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先进集体,司法部集体一等功等各级荣誉50余项……这是对桐乡司法局过去种种探索的最大肯定;看今朝,对于正在行进中三级法律服务团的探索,桐乡更是信心满满。“以法治为己任、以民乐为己乐”,怀揣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新梦想,桐乡司法人已再度扬帆起航。

  法在政府:从服务政府到服务社会

  前不久,桐乡市某鱼塘发生了一起“命案”,有人偷钓鱼,不慎触电身亡。死者家属去信访,要求有关部门赔偿。信访部门按照流程,将此案转至桐乡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该局接到流转单后,第一时间找来“权力清单”,翻看对照后,马上找到了这类事故的责任单位主体。
  “权力清单”,即桐乡市政府机关、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范本。作为“三级法律服务团”的成员,浙江百家律师事务所主任冯震远参与了市安监局“权力清单”的设计。安监局工作人员表示,“手上有了这个‘权力清单’,无需再咨询律师,就能明辨责任归位。”
  “三级法律服务团”涵盖市、镇、村三级。在市、镇一级,“三级法律服务团”的成员主要出任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其中,协助政府部门设制“权力清单”,就是“冯震远们”的业务之一。冯震远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行政诉讼较以前已大量减少,但是他还是松懈不下来,因为“三级法律服务团”需要他去做的事情,要求更高、更严。
  今年3月,桐乡市从法学专家、优秀律师和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法制办、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的相关人员中选择成员15名,建立市政府法律服务团1个,重大决策、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领域、重大事件专项法律服务团5个,协助政府对相关工作进行合法性审查和法律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意见和建议。目前,桐乡市主要行政执法部门法律顾问已实现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桐乡市还建立健全了重大项目法律顾问跟踪服务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法律支持;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参与信访接待、重大信访案件评查、信访案例听证等工作制度,促进信访积案、难案有效化解。
  作为三级法律服务团中的中坚力量,律师服务政府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法律咨询,他们还能发挥职业优势,融入政府(部门)决策部署,为政府部门提供社会治理方面的专业意见建议。
  “新时期对法律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我们的律师队伍也面临新的考量。”桐乡市司法局局长王正华认为,“为政府部门等提供高端的法律服务,很多律师干一辈子都未必有这个机会。而不接地气,缺少基层经验,同样也是这些年轻律师的短板。”
  对此,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司法局大胆创新,采用了律师“上挂下派”的做法,从更大规模、更广范围去推进对年轻律师的培养锻炼。今年5月,市司法局出台《桐乡市青年律师上挂下派锻炼工作的通知》,有选择、有步骤实行青年律师上挂到相关部门、重点领域,下派到司法所锻炼。
  不久前,“85后”律师易醉斌就报名参加了青年律师“上挂下派”锻炼,他被安排在桐乡市旧城改造指挥部挂职锻炼一年。刚到“上挂”单位不久,易醉斌就遇到了一起跨越30年的拆迁补偿纠纷。接手案子前,他做足功课:梳理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吃透这些年来的政策法规。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出了得到当事人认可的分配方案,从而圆满解决了纠纷。这次实践让他感触颇深:“用一年的时间,换取整个执业生涯都会受用的宝贵经验,太值了!”
  律师锻炼期满后,会由派驻单位对选派人员锻炼期间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作出书面鉴定,存入个人档案。锻炼期间的工作表现和成绩,将作为实习律师考核、执业证申请和评先的重要依据。目前,首批上挂下派锻炼青年律师5人,已分别到市法制办、市旧城改造办、市规划建设局、崇福司法所、乌镇司法所锻炼。
  “律师上挂下派,不仅拓展了法律服务的方式和途径,也提高了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了律师在建设‘法治桐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看到律师上挂下派所取得的成效,王正华很是欣慰。

  法在基层:从单兵作战到组团合作

  在洲泉镇湘溪村,劳家浜的治理问题,就像一根鱼刺鲠在村支书朱雪根的喉咙:由于河道与外河连接处被设置了拦河网,垃圾、污泥积压,劳家浜变成了一条散发恶臭的“死水河”。
  “问题由来已久,但村民范某目前还在此捕鱼,所以他不愿拆网。”就在朱雪根一筹莫展之际,他想到了村里的法律顾问、周全法律服务所主任张柏荣。“从法律角度讲,河道里的拦河网是受《物权法》保护的,如果村里强拆,肯定不妥。”张柏荣了解情况后建议,通过非诉讼的调解方式来解决问题。
  今年1月,在村法律顾问等的参与下,村里与范某几番调解,最终圆满达成协议:由村里对范某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并组织施工队将拦河网移除,先行对河水进行治理。“有些问题我们‘把不准脉’时,问问法律顾问心里就踏实了。”朱雪根说。
  “工作量很大,考核也越来越严,但能得到村民认可,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张柏荣告诉记者。2012年,桐乡市全面建立了“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目前,已有70名律师、28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
  与张柏荣一样,该制度一实施,浙江国毅律师事务所的主任祝丹华就参与其中,“起初我们所联系了3个村,到今年已经扩展到10多个”。而这一数字的改变,也折射出桐乡市司法局对该项制度走向成熟和完善所做的不懈努力。
  “三级法律服务团”,无疑是此番努力的最强音。以基层为例,在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市司法局整合了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及政法干警等力量,依托村级网络平台,建立了村级法律服务团80个,实现23个村(社区)一个法律服务团;同时,依托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市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窗口(点)211个,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代写简易法律文书、开展村务“法律体检”、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等法律服务。
  “过去,更多的是以执业律师为主,走的是‘单兵作战,点对点’的服务模式。而今,‘三级法律服务团’的建立,通过将法律顾问制度、法律服务人员、法律服务平台的有机结合,实现服务模式‘组团合作、面对点’的全面升级。”桐乡市司法局副局长张建华说。
  而这样的升级,不仅仅体现在法律顾问体系建设上,同样还涵盖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法制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中。
  在崇福镇东安村,邻里之间有了纠纷,首先会找“三伯伯”,“民生三伯伯”工作站在老百姓中有口皆碑。一杯热茶一脸笑容,以往,祝夏毛、夏寿田、沈新民这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伯伯以情入法促调解;现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法律事宜,他们还会联系法律顾问,“情、理、法”三管齐下,更加优质高效地为民排忧解难。
  桐乡市还首创人民调解“道德观察员”制度,在调解中引入道德评判机制,去监督协调人民调解工作;充实“老娘舅”队伍,成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民间调解室47个,传承发扬“草根”的力量……一系列新措施和力量的再补充,构建的正是多层面、立体化、全方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
  此外,在全省率先启动“六五”普法,首创“法律十进”基础上,桐乡创造性地开展“法律进工地、进新居民集居地”活动,通过开设领导干部学法新平台、开展青少年普法系列活动、创新企业法治文化、举办家庭法律知识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普法”新格局。出台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法治文化广场(公园)、街区、景点(区)、长廊、馆等阵地建设,创建崇福语溪法治公园和法治绿道、法治驿站、百米漫画长廊等一批“一地一品”法治文化示范点,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五个一百”工程,开展“千名村干部进法治课堂”、法制书画摄影比赛(展)、法制文艺会演等活动……各种喜闻乐见形式和载体,让基层法制宣传教育体系异彩纷呈。
  便民法律服务体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法制宣传教育体系、法律援助体系、法律顾问体系这五大体系建设,在“法治桐乡”的基层篇中,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有把这五大体系在基层做扎实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根基才能稳定,深谙此道的桐乡司法人,一直努力着,誓将“法律服务送到屋里头,法制宣传做到田坂头,法治意识驻到心坎头”。

  法律援助:从“应援尽援”到“应援优援”

  沈筱莉,桐乡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715日,她走进市看守所,去了解律师“巡诊”工作。
  去年4月,桐乡市法律援助中心市看守所工作站在桐乡市看守所内成立。现在,每周二上午都会有全市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去轮流值班,到岗答疑解难。
  而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去看守所送法律援助的情形,沈筱莉百感交集。20106月,市法援中心接到一个求助,凶杀案嫌疑人曾某的家人希望中心能帮曾某追讨一笔工伤赔偿金。
  “起初犹豫过,但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帮助曾某。”沈筱莉回忆说,“因为曾某虽然作为犯罪嫌疑人被羁押,但他有享受工伤赔偿的正当权益,同时也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和保障他的合法权益。”
  而现在,伴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桐乡市在刑事法律援助方面做了大量的提升工程。以市看守所为例,不仅成立了桐乡市法律援助中心市看守所工作站,今年7月,还将律师在值班室“坐诊”改成到监区“巡诊”,切实为在押人员提供更及时、优质的服务。
  “法律援助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当前,如何保障援助的质量,如何进一步增强服务效果,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沈筱莉表示。
  为了保障这份“免费餐”的质量,实现法律援助从应援尽援到应援优援的迈进,桐乡市进一步畅通援助的申请渠道。除了成立市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外,还成立了劳动争议仲裁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嘉兴新联司法鉴定所(驻桐乡服务处)法律援助工作站,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法律援助工作站,市劳动争议、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法律援助工作站。同时,在全市法律服务机构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2个;完善市、镇、村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建立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10个,镇级援助工作站13个,村级联络点211个。目前,桐乡已成为全省首个法律工作站全面覆盖法律服务机构的县级市。
  去年3月,桐乡市法援中心还开通了官方微博,同年11月,开通了微信平台,为困难群众提供随时咨询、随时解答和申请法律援助的平台,从而畅通救助渠道,提供及时、便捷、全方位的法律援助服务。
  为了提升法律援助质量,桐乡市将目光越来越聚焦到社会力量上,尤其是运用好律师队伍。去年10月,市法援中心推出“点援制”服务,让受援人如同去餐馆吃饭点菜一样,可以依据“花名册”上的信息自主选择律师。不仅如此,在今年1月,又推出“法律服务岗位值班制度”,全市7家律师事务所、4个基层法律服务所的104名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每个工作日轮流到法援中心值班。
  “目前,我们已有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热心公益的律师组成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同时配套设立准入退出机制。例如,对法律援助志愿者设立了一定的准入条件,要求业务精通,热心公益并在近年来没有被投诉、处罚。”沈筱莉说。
  除了律师,现在,还有越来越多的具有相关专业特长的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也加入到了“法援智囊团”当中,并且在市司法局的领导下,组建了劳动争议、人身损害赔偿、婚姻家庭、刑事辩护(代理)和综合指导5个法律援助服务团。
  今年以来,桐乡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591件,同比增长13.8%,解答法律咨询数1862人次,同比增长49.7%。而从20008月成立到去年为止,桐乡市法援中心共计受理了4300余件法律援助案件,为12000余名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帮助,挽回经济损失1.2亿余元。
  数据的背后,点滴都是帮扶。在这场“法治桐乡”的大合唱中,“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全民依法办事、社会文明进步”的曲子里传出的,正是桐乡为民司法的温暖和奉献。

原文链接:http://zjfzb.zjol.com.cn/html/2014-08/26/content_85851.htm
联系国毅
 

桐乡办公室:振兴中路2号新世界广场商务中心12F

邮箱:gy@guoyilaw.com

传真:0573-88036398


浙江国毅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浙江国毅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